撰文 | Dale
编辑 | 董雨晴
由于市场体量巨大、标准化程度高、受上下游需求扰动明显等,存储芯片天然具备大宗商品属性,素有“半导体行业风向标”之称。
回顾最近一个存储芯片的下行周期,是从2021年中开始,全球存储芯片大厂纷纷减产。而业界普遍认为,由于存储芯片市场通常以3-4年为一个周期,如今其底部周期已过、正处于反弹过程中。
但在常态波动之外,最令人意外的部分是这个周期新一轮AI浪潮的出现,撬动存储芯片突破市场上限。
在这个存储器的“春天”里,我们见到了慧荣科技企业级存储与显示接口解决方案(ESDI)业务群资深副总裁周晏逸。
他判断道:“一轮大数据的Training(训练)很可能要跑4-6个月,这过程中每个点的数据都需要记录……对这些中间数据暂态的存储和处理,是非常大的变革机会。”
慧荣科技企业级存储与显示接口解决方案业务群资深副总裁周晏逸
慧荣科技(NasdaqGS:SIMO)创立于1995年,为亚洲第一家于纳斯达克挂牌的IC设计公司,是全球固态存储装置主控芯片龙头,常年市占率超30%,客户包含铠侠、美光、三星等知名存储厂商。
一块固态硬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主控芯片与闪存颗粒,其中固态主控芯片负责通过特定算法,对闪存颗粒进行数据读写,堪称固态硬盘的“大脑”。
在2023年12月加入慧荣科技之前,周晏逸曾就职于博通、Synaptics等,有数十年半导体行业工作经验。
以下是《凤凰V现场》和他的对谈,为便于阅读,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润色:
《凤凰V现场》:怎么看待AI给存储芯片行业带来的改变?
周晏逸:AI大模型的流水线,可以分为这几个环节,首先是大数据的收集、再输送到要大数据Training(训练)的阶段。芯片方面很多大的变革都会在Training中产生,比如大家都关注到了Nvidia(英伟达)所代表的计算显卡的爆发机会,但不止如此。
特定领域中,仅仅一轮的大数据Training可能就要跑4个月或6个月,在这个执行过程中,每个点产生的数据都需要被记录,也就是说在某个训练的时间点会出现中间的暂态。而每个暂态都涉及到很多参数。
所以面对AI Training所生成的巨量数据,怎么储存、存到什么地方,这些就成了关键。
“数据变大,存储一定要变多”,这是一个很合理的逻辑。
所以应对这一波市场需求,我们要做高性能、高容量、高能耗效率、高安全的存储产品。
《凤凰V现场》:所以慧荣科技应对这一轮AI浪潮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组合是什么?
周晏逸:我们有两个BU(事业部),其中公司在PC、手机等消费级目标市场的份额一直是在领先地位;我主要负责的是企业级市场。
在ToB市场,除了之前已布局的产品,这次我们带来了MonTitan™企业级PCIe 5.0 SSD解决方案平台。这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没有、而我们独有的一类产品。
该平台涵盖了代号“SM8366”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以及企业级固件等技术,是一个软硬一体化的业务平台,便于客户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构建不同的企业级固态存储产品。
在市场需求强劲之时,我们因缘际会刚好推出这个产品,是有考虑在先的。比如说在QLC(一种闪存技术架构,具有存储密度大、成本低的特性)这方面的领先布局,是因为我们有一位全球领先的存储系统厂商客户,比较早地接触到了需求、完成了专利技术的研发和注册。
《凤凰V现场》:合作伙伴是怎么看待慧荣的?
周晏逸:高性能、高容量、高能耗效率、高安全这些都是趋势。我们在新需求的满足方面,都比较快地得到了客户端的认可,所以已经有不错的垂询正在进行中,希望我们未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现在全球做NAND Flash(闪存颗粒)的厂商全世界有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等,以及国内的长江存储,我们和这些厂商都保持有定期的交流,便于技术的超前布局,通过预判市场未来3-5年的发展方向,来定义我们的产品。
我们能够与这些企业保持良好合作的一个前提也是,慧荣科技从成立到现在数十年间只专注做主控芯片、不和闪存颗粒厂商及模组厂去竞争,这是我们的核心精神。
《凤凰V现场》:目前慧荣的人员规模和研发规模是?
周晏逸:团队主要集中在美国、台湾、深圳、上海,全球总共有1600多人,其中近90%都是研发人员。
《凤凰V现场》:2022年,美国上市芯片公司迈凌曾对慧荣发起收购要约,但在2023年收购正式达成前又意外终止。怎么看这件事?未来还考虑谋求一些资本化动作吗?
周晏逸:当然收购这件事现在已经都过去了,但它本来就是一桩意外。
在美国的制度框架下,当有人提出条件优厚的收购要约时,被收购者必须要思考接受与否。但在内部,出售公司从来不是公司经营层的本意。这是一个插曲,也的确对我们产生一些影响。
可是过去这一年,业界应该有看到我们(维持正常经营)的努力了。我们有花时间,去努力与客户解释。
未来在地缘角力的背景下,类似的事情也不太可能再发生了。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里面,我们的战略就是去认真地专注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