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过“元宇宙”和“NFT”之后,近来还有一个非常火爆的科技概念,那就是“Web3.0”。时刻行走在科技前沿的行业大佬们早已经将目光聚焦至此,并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
去年底,支持Web3.0的一方,如顶级风投A16Z的创始人Marc Andreessen、科技新贵Coinbase的CEO Brain Armstrong就与反对Web3.0的一方,特斯拉CEO马斯克及推特前CEO杰克·多西上演了一场“口水战”。因为对Web3.0的不同看法,这些科技大佬们不仅点名道姓还取关拉黑。
简单来看,正方辩友认为,Web3.0是互联网很快到来的下一个进化形态,与元宇宙、加密货币等新兴概念都息息相关的。它提供了一些更好事物的可能性,通过全球范围的融资可以让投资者参与其中。而反方辩友则表示,Web3.0是风险投资公司的工具。你并不拥有web3.0,风投们和他们的有限合伙人才是拥有者。Web3.0概念的流行只是一种营销方式。
大家是否觉得这个争论有些眼熟,与此前对于“元宇宙”的争论异曲同工。Web3.0一下爆火,但它究竟是什么却没有被准确定义,于是便有了“Web3.0是互联网的未来还是投资者赚钱的工具”的争论。
Web3.0只是由业内人士制造出来的概念词语,是基于Web1.0和Web2.0所定义的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早在人们提到Web2.0的时候就认为还会有Web3.0。虽然他们也不知道Web3.0是什么,会在什么时候实现。万方数据显示,《互联网天地》期刊在2006年第1期中就刊登过《WEB 3.0时代来临?》的文章。
在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及波卡创建者Gavin Wood发表了《去中心化应用:Web3.0是什么样子》一文,首次系统阐述了Web3.0的概念。他将Web3.0笼统地说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去中心化生态系统网络”,此系统会包含一系列开源协议,能够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供构建模块,而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Web3.0平台和应用程序不由传统的中心化企业所有,网络所赋予的权利和资产归开发者和用户所有。
这是什么意思呢?业内人士通常认为,Web1.0时代互联网主要提供静态网页,网络提供什么,用户就获取什么,这一时期门户网络盛行。Web2.0时代互联网更重视“交互”,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博客网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由用户创造内容的产品。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社交需求催生出了如今许多互联网巨头,这些巨头管理着大量的数据,它们在数据和内容权限方面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而如Gavin Wood所说,区块链是实现Web3.0的关键部分,去中心化是主要特点。在公共区块链网络上,内容及数据归属于创作者本身。Web3.0是一个从必须信任运营者到自己成为运营者的过程。
去年12月8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克辛·沃特斯(Maxine Waters)主持了一场主题为“加密资产和金融的未来:了解美国金融创新的挑战和好处”的听证会。会上加密矿企Bitfury首席执行官Brian Brooks也对Web3.0做了解释。他表示,Web1.0时用户是在有围墙的花园里看一些内容;Web2.0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内容还可以写内容,当然互联网集中化的原因是这些活动都被极少数的公司商业化了;Web3.0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直接拥有互联网,这正是加密货币资产本身所代表的一个底层网络的所有权。
由此看来,按照Gavin Wood和Brian Brooks的解释,Web3.0利于互联网“消除权威”的重要特征与目前全球呼吁反垄断的趋势不谋而合,这或许也是Web3.0爆火的一层原因。甚至有种说法是,Web3.0将是一场公众对抗巨头的全面胜利。
一些文献指出,Web3.0下人们的身份识别方式将会发生很大的不同,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简称 DID)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可验证的数字身份去证明自己的身份,并通过这个身份访问各种应用。这样用户就即可完全拥有身份主权,还可以更好地保证隐私和信息安全。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Organization,简称DAO),借助于区块链以及建筑于其上的智能合约,人们可以自由地与他人签订协作的条件,并在满足这些条件后,自动地获得回报,而不再需要依托于某个中心化的领导来分配工作和资源。
去中心化金融(DeFi)产品,人们可以使用这些DeFi产品资源,不需要通过一些中心化机构来获取资源。
NFT,用户的相关网络资产将可以得到更好的确权及交易。
Web3.0的讨论不仅在国外很火,在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也通过NFT等形式开始探索Web3.0。
阿里与腾讯在区块链领域布局已久,并且都有数字藏品APP。字节跳动旗下TikTok推出首个NFT系列——TikTokTop Moments,TikTok还在《纽约时报》买下整版广告宣传将引入NFT以奖励内容创作。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此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Web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文中指出,如今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0的概念虽然很具有吸引力,但如今“对Web3.0的狂热”和“现实”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失配。
这是Web2.0创造者O’Reilly出版公司的创始人Tim O’Reilly的看法。他也开始担心可能正面临跟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一样的情况,Web3.0也将“泡沫破灭”。O’Reilly表示对Web3.0感到兴奋可能为时尚早。“现在的问题在于,在Web3.0领域似乎还没有出现与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相当的公司,就是那种用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创造真正价值的公司、那种如果没有通过Web3.0实现在线体验的迭代就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公司。”相反,在这项技术还没发展起来时,就已经有太多财富被创造出来了。目前Web3.0缺少产生真正价值的方法,这个当然要跟钱挂钩。
这个观点和马斯克及杰克·多西相同,即认为以目前的情况来说Web3.0的炒作价值大于实际意义。
而与他俩对弈的风投公司a16z在今年投了一堆和 Web3.0 相关的项目,并出版了一堆Web3.0相关的白皮书,它对Web3.0的支持也被一些人认为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总之没有真东西、资本火爆炒作Web3.0的用意、以及Web3.0的设想能否现实都是目前人们对Web3.0充满戒备主要原因。
马斯克就表示,他并不是完全不相信Web3.0,只是觉得目前谈Web3.0还太早。他发文称,“我并不是说Web3是当下真实存在的,它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市场流行词而不是现实。我只是想知道10年、20年或30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2051年听起来像疯狂的未来主义!”
可见,距离Web 3.0从科技大佬的概念、投资人的畅想走到互联网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不少的路要走。而且除了技术条件的满足,还需要有相关监管条例的完善与落实。
Web 3.0所带来的美好未来确实值得憧憬,或许它会向AI等技术一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来,来带安全和便捷,但如今还是要提醒大家警惕虚拟世界和数字资产带来的资本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