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AI 泛化,是一种趋势。
但在真正拥抱 AI 大模型的产品之外,AI 的应用走出了另一条路。
你在电梯间看到的广告,是 AI 生成的,你在户外看见的广告词,是 AI 生成后修改而来的,甚至你在商场逛街,也会看见“AI”前缀的商品宣传。这世界,好像离开 AI 就无法运转。
图源:小红书
如果说 AI 帮广告从业者解决了海报设计和 Slogan 的工作困难,这还算一件好事,但当一些产品原封不动把“AI”放在产品名前面,我们就该思考,AI 营销是不是真的被滥用了?
收手吧,外面全是 AI
走在商场里,看到一个按摩椅。
商品名字旁赫然写着“AI 压力监测”的产品介绍。微博用户@自信的眉毛 写到“AI 营销化滥用真的挺没意思的”。
虽然照片遮住了产品 logo,但产品的特点明显,不难看出这是 OSIM 傲胜的按摩椅。图上的产品为 uLove3 减压养身椅,是 OSIM 在 CES 2023 上发布的产品。据官方介绍,其主打卖点为 AI 压力监测科技,可以用自身的“AI 紧张度测试”技术,为用户提供私人订制按摩程序。
听起来很唬人,毕竟任何产品和 AI 产生联系之后,整个形象就开始变得更加立体。用户心里的疑问像金鱼嘴里的气泡,一个个往上冒。
“AI 按摩椅,会有机器手臂给我按肩膀吗?”
“会治好我的颈椎病吗?”
“会知道我疼的部位,看出我内脏不好吗?”
......
遗憾的是,这些功能它都做不到。此 AI 非彼 AI。我们现在常见的 AI 多指依托于大模型的技术,而在这个按摩椅上所采用的“AI”恐怕只是更智能的解决方案,和当前最流行的 AI 八竿子打不着,让按摩椅用上大模型,实在有些为难人。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其它产品上,家用电器是重灾区。家用电器的受众群体,大多不了解 AI 行业。但新闻对于当前 AI 的渲染,却能让他们更加信任这个词语。
AI 扫地机器人、AI 冰箱、AI 洗衣机......万万没想到,AI 泛化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此时我脑海里已经出现多家企业飘在在 AI 风口上的画面,毕竟英伟达市值都已经暴涨超过了苹果。
当“智能”无法满足营销的需求
在消费的场景中,“AI”用词自然是好的。它能帮助用户联想产品的优势点,然后在销售人员的推动下,促成这一次交易。站在营销的外部视角来看,此处的“AI”命名是被滥用的标志。换作以前,这款产品的介绍应该是“智能压力监测”。
只不过,从“智能”到“AI”,营销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进行转变。在当前环境下,“智能”二字显然已经不能刺激消费者的眼球。
如果你把“AI”连续写 30 遍,你会发现你不认识它了。AI 营销泛滥,只会毁了这个词语。
就像当初的“量子纠缠”泛滥一样。由于量子纠缠的现象难以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解释,这四个字看起来便“不明觉厉”。任何与量子纠缠产生联系的产品,瞬间就能纠缠住消费者的钱包。
有的产品或许只是加上了“量子”前缀,产品功能尚未有多少变化,对消费者无害。有的人却对量子概念肆意炒作,甚至推出“量子读书法”等让人啼笑皆非的产品。
2021 年,人民日报评论曾发布一篇文章《别让量子产品“纠缠”上你!科技拒绝嫁接的“伪创新” | 人民锐见》,文章指出量子理论包装营销是蹭热度嫁接的“伪创新”,更呼吁需要对伪科学产品进行整治,大家得认清“伪科学”的真面目。
图源:人民日报评论
在未真正泛滥前住手
好在当前在 AI 的流行趋势下,并没有发生离谱的营销事件。大抵只是套个噱头,并不会对消费者带来伤害。
然而消费者并不需要换汤不换药的“欺骗式”营销。把产品名加上 AI 之后,产品却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当消费者将产品带回家之后,会产生极大的落差感,这不仅不会增加复购率,甚至还会损害品牌口碑。
真正 AI 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各方的努力,更需要各企业的自律。
不可否认的是,商品/产品的 AI 泛化是一种趋势。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再到新能源汽车,首先拥抱 AI 大模型的产品,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用户便利,真正手握 AI 大模型能力的企业也在认真对待 AI 落地的场景,挖掘更多的功能点。
在 AI 营销真正泛滥化之前,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上一篇:面向开发者的 LLM 入门课程
Alchemy Emperor Of The Divine Dao Chapter 978 - To the Library Again
2024-04-21Absolute Resonance Chapter 110 - Heaven and Earth, Dragons and Tigers
2024-02-27